也祝福这位天才球星能够在世界大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adminadmin 意甲联赛 2024-03-11 57 0

  30年的等待,容颜易老,青春不再;但昔日中国斯诺克名将们,对斯诺克的热爱,犹如一壶30年的陈酿,悠久绵长。

  直到2016年,恒大世界斯诺克中国锦标赛在广州横空出世,老将们突然有了春天里“复活”的萌动。取出尘封已久的球杆,邀上三五好友,在不惑之年,与那些跟自己孩子同龄的天才们来一场比赛。不为别的,只为那段未了的斯诺克情怀。

  在福州、海宁、广州,茫茫人海中,已经无人认出、记起这些曾经叱咤中国斯诺克界的大佬,金卫锋、张国明、周俊、郭华、杨建耀……但他们书写了斯诺克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前传”,这些年,他们从未离开这项运动。

  本专题撰文/摄影 广州日报记者 孙嘉晖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说起斯诺克,自然绕不开丁俊晖以及他的广州师父、中国斯诺克“教父”伍文忠。丁俊晖南下广东求学的经历更是认为津津乐道,弹指一挥间,这已经是18年前的事情了。

  其实,对于中国普罗大众来说,坊间常见的台球,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北方大多是中式黑八、美式九球,从球桌、打法,到比赛规则,都与斯诺克有较大的差别。

  斯诺克是流行于英伦三岛的舶来品,后来传播到英联邦国家和地区,经由中国香港进入内地,率先在广东落户扎根,因此,广东有着非常深厚的斯诺克群众基础,全国各地的台球爱好者前来广东朝圣,南粤自然也代表了中国斯诺克运动的最高水准。

  在福州斯诺克中巡赛期间,记者与金卫锋、张国明、杨建耀等上世纪90年代的斯诺克名将展开了一场对话,回味当年一起吃过的苦和度过的快乐时光。金卫锋出生于1967年,1985年第一次接触斯诺克,勤学苦练让他成为早期斯诺克运动的顶尖高手。那个年代,斯诺克球员展示球技的最好平台就是全国锦标赛和精英赛。金卫锋在几年间收获了6项全国冠军。“第一个1989年全国锦标赛个人冠军,后来精英赛打了4次拿过3个冠军,1个第3名;”金卫锋回忆道,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将,曾经在内地台球界叱咤风云,“这两个比赛都属于全国最高水平的了,后来又增设了全国职工赛。”

  1994年职工赛,金卫锋获得团体第一名,但没奖金,个人第一也只有1500元奖金。“1994年,我一年拿了3个冠军;在北京打了5个比赛,2个亚军、3个第3。”金卫锋自豪地说,但无奈那个年代并没有丰厚的奖金,作为球员,生活依旧没有着落。

  同样是1994年,广东名将郭华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取得英国职业斯诺克赛事资格的选手。

  回忆起过往的岁月,几位老将不胜唏嘘,虽然当年也是赛场上的对手,但现在却是生活中的好兄弟,有一种“共进退”的味道。不管走到哪里,金卫锋都要带着茶,平生最爱单丛。按理说,来福州应该不用带茶叶过来,不过,他还是独爱这个味道,所以让朋友快递过来一包。晚上,哥儿几个聊聊天、喝喝茶、抽抽烟,简单的生活,渐渐让人淡忘曾经的辉煌。

  这是一段遗忘的往事

  金卫锋的一生注定与斯诺克结缘,他在深圳罗湖经营着一家球房阳光新干线,曾经的“北漂”,最终还是要回到家乡。1993年,他曾在北京开过球房,不过北方打斯诺克的人比较少,玩黑八、九球的人多。

  拿过6次全国冠军,本该风光无限,但金卫锋还是选择急流勇退。“我的最后一场比赛是1997年郑州全国锦标赛,1/4决赛输给了杨建业,至今已经有19年不打球了。”他呷了一口茶,感觉整个人轻松下来,打完那场球就封杆了。

  正在说话间,杨建业走进房间,大家都是老友,三言两语回顾了当时的情形。“我顺便去少林寺逛了一下,然后去北京,”金卫锋说,“奖金那么少,也找不到‘吃的’,就不想打了。”

  而那个年代,刚好是英国斯诺克鼎盛的时期。1995年,亨德利在世界职业锦标赛的半决赛中以147分的满分杆战胜了吉米·怀特,决赛中又以18比9轻松击败奈杰尔·邦德夺得冠军。这一次单从克鲁斯堡赢得的奖金就超过了100万英镑。

  而中国斯诺克选手还在为养家糊口、解决外出比赛经费犯愁。斯诺克球员只能当陪练,有时还会小赌一把,这是行内公开的秘密。直到今天,不少已经打职业斯诺克比赛的球员也会玩两把“小赌怡情”。

  上世纪90年代,去英国打职业排名赛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拿到全国冠军,就可以去英国打职业赛,剩下的就是经费问题了。“我们刚学了几年球,水平不是那么好,当时朋友愿意赞助我一年12万元去英国打球,但因为不懂英文,生活不习惯等,我放弃了,”金卫锋说。

  一件事情对他作出这样的选择起到了决定作用。1995年亚洲锦标赛1/4决赛,金卫锋代表中国队参赛,因为语言问题,没弄明白裁判的判罚,结果与胜利擦肩而过。在领先的情况下,输掉了比赛,让他郁闷了好久。

  那个年代,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斯诺克水平都很高,金卫锋还夺得了第11届亚锦赛的冠军,也具备了不错的实力。

  这是一段遗憾的经历

  1985年,已工作两年的金卫锋偶然接触到斯诺克,从此开始了一辈子的追“球”之路。“那时要骑单车去罗湖球房打球,费用挺高的,不是像现在单独拿一张球台给你练,”金卫锋说,“自己租一张台练球不可能的,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对于月薪200元的职工,养家糊口的同时刻苦打球,其实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疯狂地喜爱上了这项运动。“一年下来才存了1000元。”金卫锋笑着说。后来,他开始在球房做管理工作,慢慢学会经营球房。“几十年跟台球打交道,亨德利开始打职业赛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学球,现在看简直是浪费青春。”金卫锋无奈地说。

  1989年,他拿到全国冠军,1990年有机会去中国香港和亨德利等球星打对抗赛。“当时很兴奋,把户口本邮寄到北京办签证,但一个半月都没办下来,眼看比赛明天就要开了,晚上看新闻说由香港选手替补我们出战,”金卫锋回忆,语气中充满遗憾,之后很长时间没打球,“那时候就想和老外切磋一下。”

  1995年11月,金卫锋再次获得到英国比赛的机会。已错过一次机会的他让老爸托关系办了签证,他在那项比赛中赢了5个人、输了5个人,未能小组出线。“但能感觉到,和非职业选手相比,我们的水平相差不大。”金卫锋说。

  回顾中国斯诺克的发展历程,金卫锋说,“上世纪90年代的内地比赛,除了前三名,其他人都要亏本,运动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想到来了就亏钱,真的要有勇气参赛才行;很多人要借钱参赛。”

  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不读书去打球,金卫锋认为,读好书非常重要,打球关键还是要有天分,看自己喜欢不喜欢,有些家长逼着孩子打球也没用,“有一些家里条件较差的孩子,反而打得更好,他们知道珍惜机会;就像我们当年可以在球房一呆十几个、二十个小时,晚上睡在球房。”

  对于丁俊晖的成功,他们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祝福这位天才球星能够在世界大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也祝福这位天才球星能够在世界大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评论已闭